“85后”聚焦成热点 生存状态引关注 [— —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2013年08月05日 22:49
来源:浏览次数:
    本站讯 为响应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号召,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百态,增进对社会的观察和了解,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团总支以“在济工作85后大学毕业生生存状况”为主题,立足于“85后”高校毕业生这一社会热点,于7月7日起,对200余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展开了为期10天的广泛而又深入的调查研究。

    7月7日,我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一行十余人在院团总支杜建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着手于社会调查、素材搜集等方面的工作。此次调研活动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家庭背景甚至是不同国籍的在济工作的 “85后”大学毕业生,调研方向包括生活状况调查,就业、婚姻、消费观念及对社会主流意识的看法等方面。调查通过深入访谈、专题片摄制、网络及现场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整合第一手资料,探求“85后”这群正处在人生重大转折点的新兴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聚焦“85后”这一独特视角和颇具传媒专业特色的专题片拍摄等多个亮点受到了我省各大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其中山东商报以及大众网于8月7日发表了题目为《不少“85后”欲逃离大城市》的跟踪报道。调查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旨在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85后”这一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婚恋观、消费观以及对社会主流问题的认识等,并对其有针对性能地进行引导。同时也告诫“85后”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应进行深刻地思考,借以引起在校大学生深入认识和理性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职业规划。


附:山东商报及大众网报道    不少85后欲“逃离”大城市
    核心提示:我省一家高校的暑假调查显示,这些高校毕业生都是85后,和几年前诸多师哥师姐毕业后一心想留在一线大城市相比,他们开始逐渐回归理性,不少人把求职范围锁定在了二三线城市。
    正值暑假,当不少在校大学生尽情享受休闲时光时,那些走出校园,开始为生计奔波的毕业生们却顶着烈日四处求职。我省一家高校的暑假调查显示,这些高校毕业生都是85后,和几年前诸多师哥师姐毕业后一心想留在一线大城市相比,他们开始逐渐回归理性,不少人把求职范围锁定在了二三线城市。
    200名85后接受毕业生存调查
    近日,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部分学生利用暑假,以“在济工作85后大学毕业生生存状况”为主题,选择了200名不同职业、籍贯、家庭背景的85后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采访,其中女生为103人,男生为97人。理工类占28.5%、文史类占29%、艺术类占23.5%、其他占19%。而之所以选定85后大学毕业生,山艺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杜建告诉记者,85后的年龄在22-26岁之间,大都刚进入职场不久,有些甚至还在“待业”,这个群体比80后年轻,比90后成熟,个性张扬,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对社会认知有独特的角度和想法。而最关键的是,85后是2004年后走进大学校园的,那时大学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纸文凭在严峻的就业大环境面前显得价值微弱,因此,85后对当前就业环境和形势的把握应该最为准确。
    近六成受访者目光转向基层
    在调查问卷中记者看到,有56.21%的85后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学专业对口岗位需求的更是少之又少。有59.43%的85后毕业生打算到基层工作或回自己家乡发展。
    省城某高校体育学院毕业生大钟(化名)在接受调查时表示,他的老家在农村,班里像他这样的学生占到一半以上,虽然当初大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来到了济南,但毕业后想在济南扎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钟告诉记者,从去年毕业至今,他已换了三份工作,前几天,刚把第四份工作辞掉。现在的大钟,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和几个同学“蜗居”在某高校内一间不足20平米的平房内,成为一名“考碗族”。
    记者了解到,大钟司法考试报考的职位是乡镇司法所,教师应聘考试报的也是历城区相对偏远的高中。他认为这样竞争压力要小很多,成功率会比较高。“不光我有这个想法,我们很多同学也赞同这种观点。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自农村,去乡镇工作会很适应,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理落差,而且这样不会有太大的生活压力,幸福指数也能有所提高。”大钟对记者说。
    85后大学生向裸婚说“NO”
    另外,本次调查还涉及了85后大学毕业生消费、婚恋等方面。在对85后大学毕业生婚恋观念的调查中,根据数据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结婚最重要的自备条件为经济基础,其所占比例为37.31%(男占56.944%,女占43.056%),尤其是有诸多女生在择偶时会首看对方的家庭背景,其次是事业稳定与感情成熟。而对于裸婚,200名受访者集体拒绝。可见,现如今的85后大学毕业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以追求物质为耻的偏激,没有一味追求爱情的盲目。 (记者 张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