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刘强博士在北京大学举办学术讲座
传媒学院 文虫
2015年4月9日,我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刘强博士应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学术沙龙之邀在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举办了以《粉丝经济·青年文化·电影本体——关于综艺电影的深度思考》为题的学术讲座活动。活动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教师、《现代传播》编辑刘俊博士,《中国广播影视》总经理江耀进及记者钱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顾亚奇及博士、研究生、访问学者等三十余人参与此次学术活动。
刘强博士在归纳和区分了综艺电影的含义和类型后,结合大量的例证和具体分析,将综艺电影的艺术特征归纳为:纪录片式的跟踪拍摄和细节展现,故事片式的叙事手法和视听表达、竞赛节目的欲望客体设置和淘汰方式。在全面归纳总结了综艺电影的艺术特征后,刘强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综艺电影票房高的深层原因,认为综艺电影主打粉丝群体,重点消费粉丝的购买能力的这一营销策略是极其成功的,是典型的粉丝经济的产物,并由此阐发了粉丝经济的意义:粉丝意味着力量,意味着经济价值,同时粉丝经济有效区分客户和用户,并差异化地对这两个群体服务,从而有利于电影创作的针对性,促进电影发展。
刘强博士在讲座中指出,与其讨论综艺电影有无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不如接受现实,放眼未来,探讨下综艺电影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由此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考。认为综艺电影在电视后产品开发、电影营销、粉丝经济、跨媒体融合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国产电影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同时他也毫不讳饰综艺电影在创新创意方面的不足、情节单薄、悬念缺乏、主题先行或缺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综艺电影主创应摒弃浮躁功利的创作心态、潜心创作不断提高作品自身艺术质量,同时要以开放多元包容心态接纳电影的新类型、新样式,吁求新的审美和评判标准的建立,做好电影宣传营销工作,多管齐下,定能迎来综艺电影美好未来。
刘强博士的讲座,观点旗帜鲜明,思路明晰,逻辑严谨,论述全面,学术主持陈旭光教授连用“非常精彩、非常认真、非常细致、非常全面,非常系统”五个非常予以高度评价,展现了我校青年学者的风采。
刘强博士的讲座引发了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学子们的积极讨论,他们共同就综艺电影的艺术特征、本质属性、粉丝经济、市场营销、票房表现、跨媒体融合、存在问题、发展前景和其对于持续快速发展当中的中国电影产业的意义,进行了激情洋溢而又客观理性的深刻研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创办于20世纪90年初,由北大中文系谢冕教授创办并主持,如今薪火相传、跨越20年时空于2014年9月重新启动。该沙龙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中国作家》、《现代传播》联合主办,《电影艺术》、《创作与评论》、《当代电影》、《中国电影报》协办。
“批评家周末” 坚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品格,秉承自由表达、自主表达、独立思考的批评信念,保持批评的“纯洁性和尊严感”,力图以原创的批评活动,针对当下的文艺现象,发出北大青年学者的声音,引领文艺批评的话语潮流。
该沙龙自重启以来始终关注文艺发展的现实,立志于文艺批评的发展创新,先后举办了《跨国华语电影研究:术语、现状、问题与未来》、《贾樟柯电影中的建筑与记忆》、《电影——媒介文化的艺术之镜》、《“男性气质”理论探讨与中国当代男明星现象研究》、《<星际穿越>与科幻电影:类型、叙事与文化精神》、《力透纸背、人生与时代––电影<黄金时代>的出发与到达》等十期学术研讨。学术视野开阔且具有前瞻性,学术品格高。沙龙举行十期以来,先后邀请了大量的国内外著名学者、学术期刊总编、编辑、导演以及北大艺术学院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研讨,并吸引一大批校内外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硕士的积极参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研讨成果已陆续刊载于《中国作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创作与评论》、《现代传播》等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