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举办“中国电影的编剧模式和美国电影的受众习惯”学术讲座
2019年05月17日 13:08
来源: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丰富课堂,拓宽学习路径,搭建传媒学院学子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桥梁,传媒学院邀请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比较戏剧学教授、孔子学院院长叶坦老师做客“传媒大讲堂”,做了题为“中国电影的编剧模式和美国电影的受众习惯”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刘强副教授主持,牛光夏教授、宋法刚老师、殷昭玖老师、邵猛老师以及传媒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共计150余人聆听了讲座。


叶坦教授首先开门见山地指出当下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的效应与效益并不乐观。通过纵向比较《长城》、《战狼2》、《芳华》、《我们出生在中国》、《变脸》等电影在国际上受到关注的程度,以及与《敦刻尔克》等影片的横向比较,叶坦教授认为美国观众喜欢更为个人化的叙事与表达,关注的是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功夫、戏曲等,那些好莱坞大片式的镜头语言与叙事角度则不容易获得国际上的好评。

叶坦教授认为中国电影的水准不应以好莱坞的尺度来衡量,电影是文化产品,电影作品带有深刻的文化印记。叶坦教授从历史、宗教、政治、艺术理念等方面详述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指出很多中国电影在美国市场表现不佳是由于美国受众无法理解中国电影独特的诗性艺术。论述中的旁征博引展示了叶坦教授深厚的理论修养,而对中国电影的关切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更是溢于言表。

   在互动提问环节,叶坦教授和同学们分享了他对《绿皮书》、《流浪地球》等近期热门影片的一些看法。叶坦教授认为《绿皮书》虽然获得了奥斯卡奖,但故事的“四平八稳”令其很难载入史册,这也代表了好莱坞剧作模式的一些痼疾。

   在与师生的互动交流结束后,刘强副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叶坦教授此行让学生们对故事剧本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中国电影走出国门有了更全面的思考。

主讲人介绍:

叶坦,现任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比较戏剧专业教授、孔子学院院长。主要英文著述有《戏剧的共同密码》、《中国电影歷史词典》、《中国戏剧详析》、《中国戏剧歷史词典》、《牛津百科全书》中“中国电影”及“中国戏剧”部分;中文著述有《敞开的门:中美现代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翻译及编辑)。另有百余篇学术论文在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发表。从1995年起,叶坦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山东电视台“我是先生”、广东“岭南大讲堂”、湖北“长江讲坛”等院校、传媒平台讲学。叶坦教授多次担任中国电影国际年会和中国电影节的主要组织及评委工作,参加过9部故事片和纪录片的创作和导演工作。


文字:仲昭阳

   校稿:邵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