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我校特邀著名著名摄影师、纪录片导演焦波做客“齐鲁大讲坛•文化艺术分坛”,在长清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用镜头留住俺爹俺娘——纪录电影<俺爹俺娘>试映暨焦波导演创作分享会》学术讲座。讲座由科研处联合传媒学院主办,传媒学院影视学系、办公室、团总支共同承办,传媒学院副教授刘强博士担任学术主持,科研处副处长刘翔宇、传媒学院院长刘昂、副院长王宏昆以及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的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四百余人莅临现场,聆听学术讲座。
讲座现场,全体师生首先共同观摩了焦波执导的即将在全国公映的纪录电影《俺爹俺娘》。影片感人至深的主题、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活的人物形象、幽默又“接地气”的人物对白,时而让观众开怀大笑,时而又让观众泪流满面,试映取得了极大成功。
随后,焦波导演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向在座师生分享了人像摄影的心得。他说,以自己的父母作为人像摄影的“模特”看似简单,但拍好却很难,一需要拍摄者“用心”,二需要拍到父母的心里去。要想塑造好心灵美好的形象,摄影师首先要做到真诚。在看似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景象中,都渗透着艺术家对父母的深情厚谊,惟此,作品的生命才会穿越时空,获得永恒,因为“真情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焦波导演借纪录电影《俺爹俺娘》鼓励同学们要学会感恩,珍惜父母之爱,及时用手中的手机相机随时记录父母点点滴滴的生活。
谈及个人创作经历及作品所取得巨大成就,焦波导演最终将这种成功归咎于“坚持”二字,如摄影集《俺爹俺娘》是从他用30年时间为自己的父母拍摄了12000多张照片遴选出的,而纪录电影《俺爹俺娘》则历时四十余年,曾获得国内外二十余项大奖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则是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创作团队前后历时373天拍摄而成,正在紧张后期剪辑的《淘宝村》则用了409天,目前正在如火如荼拍摄的纪录电影《大众村》已经用时11个月,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都让我们看到焦波导演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只为出精品的高贵情操。
在和现场同学交流互动环节,焦波导演耐心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围绕纪录片的本质、功能、如何处理纪录片的主观与客观、再现和表现、真实与戏剧等关系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他指出作为一个纪录片创作者,应该具备三种基本素质:美感、敏锐、领先。纪录片虽然强调客观真实性,但导演的主观思想在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纪录片导演必须要有构思能力、组织能力、挖掘能力,他虽不能导演生活,但要导演自己的脑袋。这种主观思想应贯穿于纪录片的题材的选取、拍摄对象的选择、摄影机的调度、后期剪辑等各个环节。焦波导演提到,纪录片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高潮在哪里,这才是纪录片的魅力。但作为导演,应该有预判能力,只有这样,才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惊喜。
焦波导演的讲座,语言风趣幽默,又颇富诗意和文采,他结合视频与图片做实例讲解,使整个讲座生动形象,现场掌声笑声此起彼伏。他对纪录电影相关理论的理解与阐述,使同学们对纪录片的本质、功能、导演的功能与素养、纪录片选题策划等理论都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对于同学从事纪录片创作研究都不无裨益。
此次讲座,获得了极大成功,在师生中产生了极大反响,会后,我校师生用各种形式表达了对焦波导演及作品的高度肯定和评价。
现摘录部分老师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牛光夏(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看焦波导演的电影版《俺爹俺娘》试映,数次泪奔!这个中秋节回家一定给父母朵拍几张照片。期待他以后的乡村系列纪录片《淘宝村》《大众村》。
景虹梅(《齐鲁艺苑》编辑部副教授。博士):世上人哭态常有,而哭“相”不易得。
焦波导演18年前产生轰动的摄影展“俺爹俺娘”,在18年后不仅又衍生出版了纪念爹娘百年诞辰的图文集,而且重新编辑、创作了87分钟的纪录片《俺爹俺娘》。从照片到影像,焦波老师用持久的关注、深切的体察、赤诚的情感淘炼出大量丰富、动人的细节,带我们走近他眼中的“俺爹俺娘”,也感受、了解、熟悉着“俺爹俺娘”,直到猝不及防地从“俺爹俺娘”身上看到自己最熟悉而又陌生的爹娘,泪崩。
在一个浮躁如今的时代,肯沉潜进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或耗费大量时间去做一件毫不哗众取宠的事的人,有着似乎不合时宜却又实在令人肃然起敬的定力与品质。无论是“俺爹俺娘”系列作品,还是焦波导演已经完成、正在完成、即将完成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淘宝村》《大众村》等等,均是这种慢工夫、深投入的结果。焦导演说,拍纪录片须得“三敏”:敏感、敏锐、敏捷。他的所有纪录片之所以动人,应该是深得其妙。敏锐的洞察力加上敏感细腻的共情能力,共同打造出焦波作品的强大感染力与吸引力。
这是我第二次与焦波老师的近距离接触,依然是那个平易近人、朴实亲切的长者。
宋法刚(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焦波老师前版的《俺爹俺娘》曾给我深深的震撼,这种震撼得益于一个身体离开故乡但心灵从未离开的人在知识完备后反哺故土的浓浓乡愁。正是这种距离产生的美、产生的艺术、产生的“俺爹俺娘”让作品跨越了个人的记忆成为中国一代人的乡愁。
今天有幸观赏九十分钟新版的《俺爹俺娘》,发现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两部作品诞生之间的“距离”让导演、让我们有了新的体验。
其一,新作比较完整的增加了对他大哥的影像呈现和命运慨叹。焦波老师的大哥从是智障,在之前的摄影、影像作品中基于种种原因是一个被自动忽略的隐形人。但是这部作品没有这样做,而是真实再现了他无主、无助的眼神和被父母照顾、照料的一生,并对之前的忽略进行了反思与忏悔。这不仅仅丰富了俺爹俺娘的形象,更是丰富了乡村人的命运路径、复杂了拍摄者的心路历程。
第二,如果说旧作仅仅是对乡村生活变迁的一种记录与记忆的话,新作则用一种离休后的耕读田园来彻底还乡。这是对乡愁最好的平复,其实也是里面“俺爹”形象的文化栽种与成长。回头看,该片拍摄的并不是农村一个普通的家庭,而是有着深沉的文化基因和不懈的文化追求的家庭,正是从这种家庭里我们看到乡村文化的希望和乡村中国的未来。
古人说“字如其人”,放到艺术创作的规律中,就是“作品如人”,焦波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自己对“俺爹俺娘”的感恩之情,对“俺爹俺娘”的“俺爹俺娘”——这片土地和这方家园——的感恩之情。
刘强(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今天朋友圈注定被焦波导演和《俺爹俺娘》刷屏。在现场,四百余师生同被作品感人至深的故事、精湛的艺术技法以及焦导高尚的人格魅力折服。今天得以近距离深入接触了焦波导演,深深感受到他的真诚、善良、敬业、谦逊。了解的越深,越对其充满敬意。
焦波导演纪录电影艺术特色可概括为:1.平中见奇、见新、见深的题材挖掘2.忧愤深广发人深省的主题3.个性鲜明独特的人物群像塑造4.纪录片故亊化5.匠心独具的叙事结构6.悲喜交加的艺术风格。真可谓是大巧若拙,不工而工。
殷昭玖(传媒学院讲师,博士)参加焦波导演纪录电影《俺爹俺娘》交流会,感受到了焦导对农村这片热土的挚爱之情,对纪录片拍摄的专注之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之心,对为时代存像的责任之感,彰显了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
段蕾(传媒学院讲师):焦波导演的纪录片改变了我的职业走向,她让我从会计专业转向了纪录片专业,并让我走向了高校教师的岗位。从教近十年,但每次上《纪录片概论课》,第一堂课我必定给学生放映焦波导演的《俺爹俺娘》。
人物链接:
焦波,著名摄影师、纪录片导演,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开大学等11所大学客座教授,原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
代表作品:摄影画册《俺爹俺娘》、纪录片《俺爹俺娘》、纪录电影《乡村里的中国》、《淘宝村》。
个人荣誉:中央电视台2000年《东方之子》 ,中央电视台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提名。2007年,评为感动淄博人物,2010年荣获香港摄影展览摄影终身成就奖。 2015年荣获世界杰出名人榜荣誉楷模奖,摄影作品近百次获得国际、全国特等奖、金、银、铜奖和新闻奖。
作品获奖:
摄影集《俺爹俺娘》荣获首届国际民俗摄影比赛大奖——人类贡献奖 。
《俺爹俺娘》获奖:
中央电视台评委会大奖,
全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
全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
全国纪录片大赛特别大奖、
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一等奖,
中国新闻奖,法国飞霸电视节、
东京电影节入围奖。
纪录电影《乡村里的中国》所获奖项:
十五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最佳纪录片大奖
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长片奖
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
2013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金山奖最佳长片纪录片
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评选长片年度作品大奖
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评选长片最佳音效奖
中央新影集团星花奖年度作品大奖
中央新影集团星花奖评委会特别奖
《新周刊》2013中国电视榜最具乡土本色纪录片奖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优秀纪录片